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

我們不只是一家書店





們不只是一家書店


我們不只是一家書店,我們分享空間和時間。我們在這個空間中相遇交會,在這個空間中讀書、饗宴、聚會、交流、休憩,於是我們分享了生命中一段段愉悅的時光,在歲月的流逝中一起成長和老去。回顧駐足在書房的時刻,每一個感受都會浸潤成美好的回憶。

這裡有很多聲音,有的化成文字,靜靜的倚在書架上,你翻開書,便閃身進了書中的世界。書中世界遼闊,而你是開啟和關閉這個世界的王。在書店裡的王者,從容自在、優雅閒適。書房裡的書,新舊並存。其中,雄踞新書暢銷排行榜第一名的是埔里在地文史作家潘樵的「山城埔里步道」,緊追在後的是「蛙現台灣」和「台灣尋櫟記」。其他如關心社區議題的社會學類書籍、雜誌和流亡作家的作品也都在此各自擁有舞台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舊書當中的英文童書繪本,默默地搭起社區學童接觸西方文化的橋樑。


▲食譜也是可以閱讀的
放學後的下午和假日,書房裡有社區小朋友的童言童語。打完球後走進來喝一杯水,外頭玩膩了,太陽好大,進來找個涼快的角落喘息一會兒。或許,或許,偶爾也會摸本書來翻翻。書房有面落地的大黑板牆,小小孩很愛畫,大孩子很愛畫,你別看,老孩子也很愛畫呢。畫畫也可以接龍,就像說書一樣,今天沒畫完, 看倌!下回分曉。大黑板也像繪本或漫畫書,可以獨力創作,也可以共同創作,可以正經八百,也可以插科打渾。沒有人規定要怎麼畫,也沒有規定完成的時間。瞧瞧常在籃城書房出沒的獨角獸,有時虹彩繽紛,有時潔白無瑕,有時展翼高飛,有時深情凝視。持續幻化中的獨角獸屢屢帶給訪客無限的想像空間,把思緒拉到遠方的國度,尋找自己夢中的獨角獸。如果你不甘心只當個旁觀者,你可以變身為創作者,歡迎隨時來更新版面。

舉辦講座的晚上,書房總是熱鬧得不得了。來過的人一下子就融到書房裡頭,一副安身立命,好整以暇,等待開講的神情。第一次來的人很好奇,東張西望。不過既然是書店嘛,總是個很讓人放心的地方,更何況,那些靜靜立在書架上的書,就好像環伺的智者,也一起期待著講者的分享。於是,講者開啟了新頁,而聽眾也都逐步跟上。時間似乎常常停滯不前,之後卻又加速流逝。當聽者講者互道晚安,消逝在寧靜的鄉間小巷後,書房每次每次都留下了大家的熱情和真摯的情誼。

▲ 書房愈夜愈美麗
這裡有一些聲音伴隨著香味,刺激著你的嗅覺。於是你來到吧台,看見咖啡師喀嗒喀嗒地磨著豆子。哪裡來的咖啡豆呢?你翻身坐上吧台椅,好奇的看著咖啡師如何煮出一杯有果香的咖啡。酸嗎?會睡不著嗎?埔里農夫種的哦?我怎麼都不知道埔里有咖啡。於是,在香氣中你一邊品嚐著咖啡,一邊聽著流浪咖啡師娓娓地敘說著他拜訪咖啡農的故事。咖啡師的人生歷程裡有種咖啡的農夫朋友,烘焙咖啡豆的達人,現在還加入了喝咖啡的你。

晚上的書房還有一種聲音,圍著長長的餐桌,三五好友笑談家常。餐盤裡的佳餚是大廚用心烹調的作品,在乎的是食物的原形原味。是誰種的啊?在哪裡種的啊?怎麼種的呢?於是,味蕾的旅行從餐桌回到了菜園。又或者,你想知道,為什麼這裡那裡隱隱透露著點歐洲味,空氣中散發著紅酒燉牛肉的味道之外,還有各式各樣的啤酒麥芽香。即便不習慣喝餐酒的你,氣泡蘋果汁也會放在擦得晶瑩剔透的高腳杯裡送上來。在書房鵝黃燈光的包覆下,輕鬆愉悅的用餐,卸去一天的疲憊,展露歡顏,玩味人生。

『有書相伴 好書交換』是籃城書房持續推行的活動。想當年,購買時也幾經考量的舊愛,如今在書架上積塵。或許心境已改,或許等待閱讀的新歡更多。不如拿來分享吧!帶十本書來,你可以換到一整天的單車騎乘,可以踩遍埔里,飽覽小鎮市街田園風光。你也可以用七本書換到榖笠合作社的友善稻米,再把三本書折抵用餐和住宿。書房的書都是好書,都是愛書人眾裡尋它千百度的愛書,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讀好書。

▲舒適的閱讀空間

籃城書房草創不久,書籍和書架會陸續增加,約兩百坪左右的庭院也有待整理。未來,我們想要有條哲思步道穿行花園和菜園,也想要集合眾人之力搭蓋一個小小的土角厝。書房的發展是參與者生活的交集,歡迎大家有空來坐坐。奉茶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介紹:

第一作者:店主人。
第二作者:店小二,又稱店長。暨大外文系畢業。能文善武。除國、台語外,會英語、客語、日語。接待訪客,做簡報,笑語迷人。曾擔任外文系畢業公演舞台組組長,擅長空間規劃利用,書房大小活動場佈,搬書、畫、書架、桌子、椅子、梯子等等,在所不辭。(請勿挖角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本文刊載於双河彎電子雜誌三月號)